合肥市于去年11月30日开始发布PM2.5数据,并采用新的空气质量标准(AQI),截至3月11日已经达到102天。这102天,合肥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下降,只有34.31%,而达“优”的天数只有3天。
空气优良率只有34.31%
空气质量新标准(AQI),将空气质量分为优、良、轻度污染、中度污染、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6个等级。昨日,由于当日整体空气质量数据还未出炉,记者统计数据为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3月11日,共102天。
记者统计发现,合肥市空气质量达到“优”的只有3天,分别是12月27日、2月8日和2月19日,空气质量达到“良”的天数一共有32天。计算一下,空气质量优良率只有34.31%。如果按照老标准空气污染指数(API)计算,合肥空气质量达到“优”或“良”的天数一共为78天,优良率为76.47%。数据显示,合肥空气污染集中期在1月份,该月空气污染天数共26天,其中有10天是“重度污染”。
春季空气质量会好转
对于空气质量优良率的下降,合肥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菁介绍,“新标准增加PM2.5等几项参数,优良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‘门槛’提高了,并不是说这一百天里空气质量变差很多。”
李菁介绍,刚过去的冬季,尤其是1月、2月是PM2.5浓度值偏高的季节。这段时间雨水较少,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,同时冬季大气还容易形成逆温层,像个“锅盖”一样压着,这容易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升高。“进入3月份以后,随着雨水增多,PM2.5的浓度会下降,空气质量也会好转。”李菁说。
我省超级灰霾站将建在合肥市环境监测站内,预计年底就能投入运行。李菁表示:“超级灰霾站建成后,就能分析出PM2.5的成因,届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治理污染。”